经典品读|余华·活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活着 余华作品 经典品读|余华·活着

经典品读|余华·活着

2024-06-13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8年5月,出版随笔集《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2013年,发表长篇小说《第七天》,并凭借该书获得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5年,出版首部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2018年7月,出版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2021年,出版长篇小说《文城》。

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2008年10月,凭借小说《兄弟》获得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2018年1月,凭借小说《活着》获得作家出版社超级畅销奖。

2022年9月,凭借小说《兄弟》获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最佳外语作品奖。

2022年,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第39位。

读者评价

导演孟京辉: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有着“窄如手掌,宽若大地”的伟大作家的胸怀和情怀,有情感,还有一种特别深沉、特别广阔的东西在里面“活着”。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余华《活着》持久畅销广受欢迎的关键,就是写中国人“很苦很善良”。“很苦”,是记忆积累,又是宣泄需求。“很善良”,是道德信念,又是安全策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苦难”是取之不尽的故事源泉,“善良”是作家、读者和体制“用之不竭”的道德共享空间。模拟农民的角度看共和国史,虽然无数灾祸、很多危难,但是家人没有背叛,道德没有崩溃。凡是人民自觉而且长久喜欢的作品,总有其正能量。

华盛顿邮报:《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作品荐读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余华曾说过:“把快乐留给自己,把痛苦留给观众。”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写现实,揭露痛苦悲怆的一面,让读者感同身受,看完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2月28日在《与辉同行直播间》提到:希望读者在别人的作品中读到自己的见解。或许这才是他写作的真正目的。从《活着》中,不同的人读出的感悟是不同的。身处逆境的人从中获得生存的力量,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活着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走在坦途的人从中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事物,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人生还是要努力奋斗;有的人从中体悟到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之旅,“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找苦命人”;也有的人从中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好,不管你犯了什么错,遇到什么困难,家人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犹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完《活着》的情景:独自坐在空旷的教室,红着眼眶,为福贵及其一家的悲惨命运而难过。这次再读,内心平静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明白了“活着”二字的重量。这是本好书,你可以打开看看,相信会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

原文欣赏

活着(节选)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田里的棉花已被收起,几个包着头巾的女人正将棉秆拔出来,她们不时抖动着屁股摔去根须上的泥巴。我摘下草帽,从身后取过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身旁是一口在阳光下泛黄的池塘,我就靠着树干面对池塘坐了下来,紧接着我感到自己要睡觉了,就在青草上躺下来,把草帽盖住脸,枕着背包在树荫里闭上了眼睛。

这位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我,躺在树叶和草丛中间,睡了两个小时。其间有几只蚂蚁爬到了我的腿上,我沉睡中的手指依然准确地将它们弹走。后来仿佛是来到了水边,一位老人撑着竹筏在远处响亮地吆喝。我从睡梦里挣脱而出,吆喝声在现实里清晰地传来,我起身后,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正在开导一头老牛。

犁田的老牛或许已经深感疲倦,它低头伫立在那里,后面赤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对老牛的消极态度似乎不满,我听到他嗓音响亮地对牛说道: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疲倦的老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后,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随后,我听到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先是咿呀啦呀唱出长长的引子,接着出现两句歌词——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因为路途遥远,不愿去做皇帝的女婿。老人的自鸣得意让我失声而笑。可能是牛放慢了脚步,老人又吆喝起来: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一头牛竟会有这么多名字?我好奇地走到田边,问走近的老人:

“这牛有多少名字?”

老人扶住犁站下来,他将我上下打量一番后问:"你是城里人吧?”“是的。”我点点头。

老人得意起来:“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我说:“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

老人回答:“这牛叫福贵,就一个名字。”“可你刚才叫了几个名字。”

“噢一-”老人高兴地笑起来,他神秘地向我招招手,当我凑过去时,他欲说又止,他看到牛正抬着头,就训斥它:

“你别偷听,把头低下。”

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时老人悄声对我说: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往期推荐

经典品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经典品读|钱钟书:围城

经典品读|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END

编 辑 | 王思戈

初 审 | 郑美林

复 审 | 张 兰

终 审 | 毛雅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